不少MBTI®认证的专业测评师都提到了16 Personalities这个网站并非MBTI官网,它的理论基础也有很大问题。我刷了几次题目以后也基本能做到按自己的意愿测出各个维度想要的结果,以下是一些不推荐16 P的理由,仅属个人观点。
先说四个维度的问题设计:
(1)E-I维度的题目,主要在考察个体的社交偏好,比如交新朋友(Q1)、在社交场合与人交谈(Q6)、是否愿意主动发起对话(Q11)、参加集体活动(Q16)、在集体中担任领导角色(Q21)、是否希望获得他人关注(Q26)等等。客观来说这是混淆了“外倾/内倾”与“外向/内向”,不过因为E/I维度的定义和人们主观印象里的标签相差是最小的,所以E/I一般不会在这个网站测错,除非你刻意带入某种状态,比如I人最近因为工作需要故意表现得热情、外向,那么就会测出E的结果。
(资料图片)
(2)S-N维度的测试题目,很多都是关于艺术的,比如讨论创意作品的不同解释(Q12)、是否具有艺术细胞(Q22)、是否喜欢去艺术博物馆(Q37)等,这就对N的定义太浅显和标签化,仿佛N就意味着想象力、艺术气息之类的。上述问题我都选否,所以16 P会给我测成S人,因为就我目前的认知而言,艺术作品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各种抽象派作品,我对这个没有兴趣,或者说我了解作者创作它背后的故事有什么意义呢(除非是我关注的某段历史文化,像798艺术区办勃鲁盖尔画展,它反映了一个宗教改革时期向风俗画转型的历史背景,我会觉得有意思)?简而言之就是,N人所关注各有不同,八维上Ne会发散性地联想,Ni会聚焦长远的意义、趋势、深层规律等等,艺术只是其中一个领域,还有其他领域比如哲学问题(Q52)等,所以整个S-N维度的测试题我都觉得是有问题的。S人也完全能够喜欢艺术,Se可能非常善于捕捉画作的色彩、光影,音乐的旋律,Si可能会从抽象派作品里引发内心的经验和记忆,从而领悟其内涵。这个维度设计的勉强过关的题目是个体是否会探索不同主题(Q2)、考察个体对高度理论化的问题是否有兴趣(Q32)等。
(3)T-F维度,比S-N还要离谱,如果说S-N的题目设计只是覆盖性不足,那T-F可以说是带有歧视性色彩,或者隐含某种价值引导。它几乎完全把情感(feeling)和情绪(emotion)搞混了,把F的许多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刻板印象——情绪化、共情、非理性、助人等——做成了题目。比如是否会因身边人哭泣而感到想哭(Q3)、是否在高压下依然冷静(Q5,这题我不是很确定,它也可能是在考察A-T的神经质程度)、是否多愁善感(Q8)、幸福感来自于帮助他人取得成就(Q18)、是否被情绪控制(Q47)、是否不愿让他人难堪(Q48)、立刻就能知晓对方的情绪(Q54)等等。但荣格在《心理类型》中将思维和情感都作为理性的判断功能,并且一些分析也指出F功能成熟的个体,其实反而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会有高度情绪化的状态。[page]
(4)J-P维度,老毛病就是刻板印象,把J解释成“做计划”,P解释成“率性自然”。比如喜欢使用日程表和列表(Q9)、在任何时候做想做的事情而非规划一天的日程(Q14)、喜欢每天来一个代办清单(Q39,J人也想说一句不要太荒谬)、是否是ddl选手(Q59)等。这种标签既不贴合《天生不同》书中对“判断/感知”的解释,也悖离MBTI®官方的中文翻译“趋定/顺变”。我个人认为这个维度设计的过关的题目是:是否喜欢自己对结局作出解释的作品(Q17,考察了对开放性的接受度)、是否因为兴趣太多而不知道开始做哪一个(Q19,P人会因为感知到太多可能性而不愿意行动,因为行动意味着放弃其中许多可能性),以及如果计划被打断了,第一要务是回到正规吗(Q44)等。
除了上述维度的问题,私以为还有如下应该改进的地方:
(1)题目的表述和答案选择可以杠的点太多,就以第一题为例:“你会经常交新朋友”,假如选择Disagree,否定的是频率副词“经常”还是宾语“新朋友”?这一题我和一个朋友就产生了理解分歧,她认为我会交新朋友,当然选Agree啊,像她完全不交朋友,才选Disagree(雾)。最后我做16 P就不断提醒自己,每道题不要超过2秒,千万别分析,毕竟INTJ在做各种测试的时候特别容易Ti爆表(狐狸刷刷的类型学,2022),题目根本经不住分析的。这里推荐一种题目设计方式(非广告)就是Totypes那种,可以把从Agree到Disagree看成一个7分制,那么题目可以给出相应的不同意的表述,让受试者在表述“A”和表述“非A”之间分配分数,这样受试者就不会去下意识思考“非A”到底是原表述的哪种否定。
(2)60道题目数量太少,设计的覆盖性又不足。很多题目具有标签化的问题。
(3)如果题目隐含某种价值引导,受试者会在测试的时候不经意地去选择“对的”、“正确的”答案,特别是受试者如果处于某种压力,比如一个好友很期待Ta测试的结果,或者共事的伙伴想要了解彼此的人格,那么Ta很可能在共情的题目上选择偏F的答案,在情绪化的题目上选择偏T的答案。更一般的结论(也许有些武断)是,任何隐含某种社会化或后天教育形成的价值判断的题目,都不是一套好的人格测试题,因为它总是引导受试者选择社会群体期望看到的答案。如果受试者是J型人格,这种扭曲就尤其显著。这就是为什么一旦受试者有某种焦虑、压抑的心理状态,Ta很容易在16 P上测出一个INFP来。哪有那么多INFP?(混沌公主Chaos, 2023)
一些大UP还是会强调16 P的可取之处,比如它成功的商业化运作,成功推广了人们对“人格”心理学这个不被学院派认可的领域的热度,再比如创造了许多生动可爱的图案,便于文化传播和受众接纳等等。但这些都没法掩盖,16 P既不同于Myers & Briggs设计的MBTI,也没有采用荣格八维,也不同于提出了SJ/SP/NT/NF四种气质类型的凯尔西的理论,而量表设计的像一个低配版的大五人格。思来想去最值得称道的优点大概是,人家在Methodology里说清楚了,自己是完全不同于上述的理论体系......[page]
参考:
狐狸刷刷的类型学.(2022, Oct 2).【MBTI】来,钻进NJ类型的脑子丨Ni大型专题.哔哩哔哩./video/BV1JT411K7Co/
混沌公主Chaos.(2023, Jun 21).哪测出来那么多INFP?又新又准的八维测试来咯.哔哩哔哩./video/BV1fN411S7rE/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X 关闭